每日經(jīng)濟新聞 2018-09-10 14:56:35
賈樟柯的電影一貫“不燒錢”。即便他的“第九部”劇情長片《江湖兒女》已是賈樟柯“最貴”的一部電影,其制作總成本也只在8000萬元。該片將于9月21日上映,與之前的《三峽好人》《山河故人》等在上映前就帶著A類國際電影節(jié)重要獎項的光環(huán)不同的是,《江湖兒女》尚未斬獲此類大獎。對此,賈樟柯看得似乎很淡“個人沒有遺憾,得失是常有的事”。
每經(jīng)記者|白蕓 丁舟洋 每經(jīng)編輯|杜蔚
“不要教壞小孩子”,當賈樟柯看到記者已準備就緒,他一邊半開玩笑地說道一邊掐滅了煙頭。坐下來時,面容已經(jīng)有些疲憊。
而在這之前,在兩場專訪的間隙,他已經(jīng)獨自一人在隔壁房間抽了十來分鐘的雪茄,為了短暫地休息一下。8月24日,距離9月21日上映的賈樟柯電影《江湖兒女》還有近一個月時間,但這已是他為了新片從早到晚密集配合宣傳的第三天了。
?
▲點擊,看賈樟柯與NBD精彩對談(每經(jīng)實習視頻編輯 唐澤坤攝)
《江湖兒女》講的是一對男女在長達17年的時間跨度里的一場愛情。賈樟柯說,“一對男女,年輕時,男的說,我是江湖里的人,女的說我不是。人到中年他們倆的回答是反的。是什么樣的原因,一個人在堅持江湖道義,而另一個人已經(jīng)被時代洪流裹挾著、改變著物是人非的面貌,我想講的是這樣一個故事?!?/p>
賈樟柯的電影一貫“不燒錢”。即便他的“第九部”劇情長片《江湖兒女》已是賈樟柯“最貴”的一部電影,其制作總成本也只在8000萬元。只是與之前的《三峽好人》《山河故人》等在上映前就帶著A類國際電影節(jié)重要獎項的光環(huán)不同的是,即將上映的《江湖兒女》尚未斬獲此類大獎,對此,賈樟柯看得似乎很淡“個人沒有遺憾,得失是常有的事”。
不過,2015年的《山河故人》即使有大獎傍身,也僅斬獲3000多萬元票房。面對較大的市場壓力,蜚聲國際的名導如賈樟柯,也同樣需要連軸轉積極配合宣發(fā)。這便是市場鐵一般的定律。
商業(yè)內幕:個人投資最高影片背后的市場博弈
《江湖兒女》制作成本為8000萬元,成為賈樟柯迄今為止投資最高的影片。這讓人不得不考慮到影片背后的商業(yè)運作和商業(yè)效益。
除了長期合作伙伴——合作16年的上影集團和合作多次的法國MK2公司以外,還有一些新面孔,比如歡喜傳媒(01003.HK)和華誼兄弟(300027,SZ)。賈樟柯將如何選擇合作戰(zhàn)略合作伙伴,在選擇上有哪些標準?和這些公司將如何展開合作?
每日經(jīng)濟新聞(已下簡稱NBD):《江湖兒女》是您第一次和華誼兄弟一起合作,之前您和華誼應該也比較熟了,為什么現(xiàn)在才開始合作?為什么這次選擇華誼來一起合作?
賈樟柯:我是覺得他們做的兩部影片《我不是潘金蓮》《芳華》,都做得很成功,因為這是馮導偏自我表達的兩部電影,市場做得很好。我就把這個交給擅長做這種電影的人來做。
NBD:出品方也有一些老朋友,像上影、mk2,為什么這次還選擇和他們一起合作,怎樣來合作?
賈樟柯:選擇老朋友是因為溝通成本特別低。上影我們合作了16年,從2002年到2018年。彼此更加熟悉信任。Mk2也合作十年了,從2008年開始合作,老搭檔了。不用多說,劇本發(fā)過去,預算做出來,然后分頭去干。
NBD:之前影片都在國外獲獎頗豐,這次《江湖兒女》也沖擊了戛納金棕櫚,惜敗給《小偷家族》,會不會覺得有些遺憾?
賈樟柯:我個人沒什么遺憾。因為從30歲《站臺》開始,每部影片都在戛納或者威尼斯競賽,這種得得失失是常有的事,不能老給,我覺得這對我是一種認定。但對我來說,確實,趙濤和廖凡應該得到鼓勵,我覺得他們演的很好,有點遺憾吧。
NBD:去年1月,西河星匯影業(yè)和歡喜傳媒簽訂了一個協(xié)定,6年內為他們至少提供3部電影,為什么會選擇歡喜傳媒進行合作?以后會不會有更深入的股權方面的合作?
賈樟柯:股權方面暫時還沒有。合作是因為他們管理層是一個非常尊重導演的公司,在創(chuàng)作上給我們這些導演非常多的自由。另一方面歡喜傳媒也在建立自己的視頻的通道,我覺得這種模式還挺適合我們的。是一個很好的資源補充。
▲歡喜傳媒出品的電影(歡喜傳媒官網(wǎng)截圖)
NBD:您在選擇合作的公司方面有沒有什么標準?
賈樟柯:也是挑人來合作。聊得到一起的就一起合作。想進入電影的資本很多,不能每個資本都合作。
NBD:影片的制作成本大概在什么樣的體量?
賈樟柯:8000萬元。
NBD:算是您的作品里投資最高的一部了?
賈樟柯:對。
創(chuàng)作轉向:從江湖到江湖里的人
如果說哪位中國導演能始終堅持真誠表達時代,也許就是賈樟柯了。20年從影生涯,賈樟柯的影片給人的感覺往往是粗礪的真實。從中能觸摸到一種大開大闔的社會圖景。
《江湖兒女》也很“賈樟柯”。不過,賈樟柯的風格已發(fā)生變化。他的關注點從顯性的社會動蕩轉向了人的情感,從江湖變成了江湖中的人。且新片《江湖兒女》中一反之前慣用素人的習慣,少見地集結了廖凡、馮小剛、徐崢等一眾大咖。甚至,一向只做文藝片的賈樟柯也開始嘗試類型片了。正在籌備中的《在清朝》將是一部名副其實的武俠類型片。難道,賈樟柯也開始變了嗎?
NBD:您的作品一直比較關注時代的變化,《江湖兒女》構想了一個時間空間跨度都很大的一對江湖男女的愛情故事,為什么這次想創(chuàng)作一個這樣的故事?
賈樟柯:時代的變化會給個體、個人的生活帶來非常大的影響。會雕塑、改變一個人的精神世界,甚至外表容貌都會改變,我一直對時代對人的影響是感興趣的,因為關注點還是在人,人在十幾年里面起起伏伏,經(jīng)歷了什么、有什么樣的堅持、有什么樣的改變。
具體到這部影片是有一個比較長的時間跨度,是從2001年到2018年17年的時間,這些年來,由互聯(lián)網(wǎng)為代表的新科技給人帶來了巨大的影響。最初我是想拍一個江湖的故事,因為對于中國人來說,想到江湖就會想到復雜的人際關系,就想到危機四伏的社會環(huán)境。所以江湖其實是有非常好的角度,來看這個巨變的時代,人心、人情的變化。
故事從2001年講起。一對兒男女,年輕的時候,男的說,我是江湖里的人,女的說我不是。人到中年他們倆的回答是反的。是什么樣的原因?一個人在堅持江湖道義,而另一個人已經(jīng)被時代洪流裹挾著、改變著,物是人非了。這個片子就是要講一個這樣的故事。
▲《江湖兒女》劇照(片方供圖)
NBD:您創(chuàng)作電影20多年,覺得您自己在這個過程中有沒有什么變化呢?
賈樟柯:肯定有,但是個人的變化很難總結。因為發(fā)生在自己身上,每天是不知不覺的。比如說我過去不太喜歡嘗試時間跨度太長的電影,我到40多歲,這樣的電影就拍了兩部,我覺得好過癮,因為過去從來沒有一種時間的觀點,我們認識人、認識事物都是從一個很短的時間,一個切面式的進入。但是40多歲經(jīng)過了很多磨礪,命運起起伏伏也經(jīng)歷了很多,想人想問題就會放在時間里面。不是想到當下,會想到遠的事情,就是時間怎么作用于人,思考會有這樣一種方向,所以會產生《江湖兒女》這樣的電影,會產生這樣的變化。
NBD:主演選擇廖凡,客串也很大牌,有馮小剛、徐崢、刁亦男、張譯等,在演員上如何選擇的?找大咖是否也是出于市場的考慮?
賈樟柯:沒多想。因為我就認識這些人,我覺得他們就合適。我寫劇本的時候寫到一個人物,就會不自覺地想誰來演。比如張一白自身是重慶人,重慶話就不用說了,他這個形象也很像這個角色,就是在炒股票。徐崢是幻想型的,就是會講一些別人不會談論的外太空理論,是一個狂想家。所以主要還是從角色考慮。
NBD:您覺得自己有沒有一種武俠或者江湖情結?您在籌備的《在清朝》將是一個偏商業(yè)的武俠類型片?
賈樟柯:類型片就會有商業(yè)性,所謂類型就是要讓觀眾認可的一種方法一種題材。最大的一個吸引力就是你怎么樣去創(chuàng)新這種類型。在類型的基礎上有新的發(fā)展,如果去拍武俠片,對我來說還是對江湖的世界對武俠的世界感興趣。它是非常好的一個角度。
NBD:您之前一直都在做文藝片,《在清朝》可以看作是您的一次創(chuàng)作轉型嗎?
賈樟柯:這個不存在什么轉型。一個電影基本的可以達到這個要求,任何類型都是相似的,就是要做一些適應類型的新的調整。并不是所謂入行如隔山,畢竟都是在拍電影。沒有想象中那么大的轉變。算不上什么轉變。
資本之道:有時候人們會有一種反市場的情緒,這是不對的
與藝術創(chuàng)作一體兩面的,是賈樟柯作為“商人”的一面。賈樟柯也許是商業(yè)布局最多的名導之一。在導演本職之外,他還是投資人,觸及電影展策劃、電影制作、影院投資、電影教學、餐飲等方方面面,名下有西河星匯影業(yè)、平遙電影展有限公司、汾陽市種子影院、暖流文化、山河故人餐飲文化公司等數(shù)家企業(yè)?!叭绻f做副業(yè)對我的創(chuàng)作有什么影響的話,那就是讓我較早地實現(xiàn)了財務獨立。”賈樟柯曾這樣說道。
賈樟柯并不諱言商業(yè)?!斑@是一個創(chuàng)作者怎么與資本和市場相處的問題。在足夠強大的資本面前,保證自我創(chuàng)作的純粹,但你不能反這個事?!?br>
NBD:我們看到您在商業(yè)方面也有很多布局,涉及電影制作、影院投資、電影教學、餐飲等,您如何選擇投資的商業(yè)項目?如何去運作這些公司?
賈樟柯:我以前發(fā)現(xiàn)有時候人們會有一種反市場的情緒,這是不對的。獨立電影、藝術電影,我們成長起來完全是因為市場經(jīng)濟。電影工作者不應該反市場,我們是市場的產物。
我也理解為什么大家會反市場,因為市場有時候也會制約導演的發(fā)揮。這是一個創(chuàng)作者怎么與資本和市場相處的問題。在足夠強大的資本面前,保證自我創(chuàng)作的純粹,但你不能反這個事。電影市場、電影發(fā)行,是電影和觀眾見面最有效的一種機制,一個人帶著電影、跑多少電影節(jié),或者去大學放多少場,怎么可能有發(fā)行這么大的規(guī)模,這是屬于電影最有效的一個渠道,我們不應該放棄它。
不要反對市場,市場有很多問題,資本有很多問題,需要大家共同面對解決,但基本上,市場和資本都是催生創(chuàng)作的重要渠道。
具體到我自己身上,我做的這些事其實都跟電影有關。像平遙國際電影展,都是市場化運營的。因為需要一個電影展,讓國內、國際的有才華的影片能雙向溝通。還做了新媒體柯首映,也是全球短片的播映平臺。
▲賈樟柯的電影《山河故人》備受好評(豆瓣電影/圖)
NBD:您也提到資本需要去辨別,不能被資本反噬,那您會如何去選擇這些項目?
賈樟柯:資本是中性的,就看他掌握在什么人手里。最終和資本結合其實是和一些人結合,選自己氣味相投的,選和自己價值觀一樣的。
NBD:創(chuàng)作會消耗很多時間精力,運作公司也會消耗很多時間精力,您會如何運作這些公司?
賈樟柯:平遙電影展去年我操的心比較多,會消耗很多精力和設計師談論舉辦平遙電影展的電影宮建設等事宜?,F(xiàn)在平遙電影展有40多個工作人員,20個是電影管理者,都很穩(wěn)妥了,策展也有專門的策展團隊。我基本上每個月就聽聽看(每個項目)進展到什么程度就完了。不用親力親為去做。
NBD:現(xiàn)在都是團隊在打理這些事情。
賈樟柯:對,包括投資年輕導演,都是這樣的。像柯首映我有一年沒去了,因為它是新媒體,每天發(fā)表了,我自己也是個讀者也看一下,沒出問題就好了,有時候我也提提意見,運營、編輯、選片、買片,都是團隊在打理。我覺得應該是這樣去做事情,對于我來說,搭平臺就好吧。平臺搭起來,有專業(yè)的人士去做。搭這個平臺會消耗很多精力,搭起來后,肯定是擅長管理的專業(yè)人士來做更好。
NBD:所以現(xiàn)在大部分平臺都已經(jīng)搭好了,您大部分時間還是沉浸于自己的創(chuàng)作中?
賈樟柯:對。因為我一半的時間在老家生活,也不怎么在北京。北京工作密度比較高的時候會回來。平時都是通過視頻、電話、email。以前要是搬回去買本書都很困難,現(xiàn)在都解決了,物流這么方便。
文藝片現(xiàn)狀:需要慢慢去改變,急不得
春江水暖鴨先知,文藝片也好、電影市場也罷,從影20年的賈樟柯敏銳的感受著行業(yè)的變遷。文藝片的發(fā)行還面臨著種種困局,但賈樟柯覺得這些都急不得,點點滴滴的改變,都需要時間來積累。
NBD:聽說您一直在做一些藝術院線的嘗試,目前的進展如何?
賈樟柯:我們公司現(xiàn)在是藝術電影聯(lián)盟的發(fā)行單位,每個月都有新片在發(fā)行。從影院角度,平遙電影宮是一個有著六塊銀幕的電影放映場所,從今年2月開始,已經(jīng)運營6個月了。我們在汾陽還有一個三塊銀幕的電影院,種子影院,現(xiàn)在正在裝修,預計11月開業(yè)。明年還將在西安再開一家。當這些影院達到一定規(guī)模,都會嘗試發(fā)行藝術電影。做到擁有足夠的藝術片源體量后,再逐漸轉成藝術院線。
NBD:文藝片的發(fā)行困境如何看待?怎么改善這個現(xiàn)象?
賈樟柯:沒有辦法,慢慢來,這個不是一時一刻可以解決的。這是綜合原因。比如說電影自身的質量問題,不是說文藝片就質量好,有很多文藝片也不一定質量高。另一方面有觀眾欣賞習慣的問題,需要慢慢培養(yǎng)。也有一些發(fā)行渠道的問題,那些影片都擠在同一個院線里發(fā)行。這是方方面面綜合的問題,需要時間去慢慢解決急不得。
▲賈樟柯此前的電影《三峽好人》備受好評(豆瓣電影/圖)
NBD:那怎么去慢慢改變它呢?
賈樟柯:觀眾近兩年成長很快,相對來說很理性。過去觀眾不是很理性,前幾年還有片子越爛,觀眾越是要花錢去看它怎么爛。這種非理性的行為這幾年就少了很多。片子不好大家就不去看了,都是回歸理性的一個表現(xiàn)。
NBD:從您創(chuàng)作《小武》到現(xiàn)在已經(jīng)從影20多年了,您覺得電影行業(yè)有哪些變化?
賈樟柯:那肯定很多變化。從影院來說銀幕數(shù)的增加,中國電影有巨大變化。銀幕數(shù)增加就是擴充了中國電影的市場體量,從過去10幾億,到現(xiàn)在幾百億,還會再增加。
電影觀眾的低齡化也是一個變化,過去電影是一個全民的消費,現(xiàn)在就變成專賣店了,主要是年輕人來消費。這些都很可惜。因為在全世界電影消費都是很全民化的。在日本,很多電影是專門給中老年人看的?,F(xiàn)在大家的考慮是電影是年輕人的產業(yè),電影是年輕人看的,這其實是不對的。為什么把中老年觀眾給舍棄了?這也是發(fā)展中的一個問題。
總的來說,有好的也有不好的,就這樣往前去走。
如需轉載請與《每日經(jīng)濟新聞》報社聯(lián)系。
未經(jīng)《每日經(jīng)濟新聞》報社授權,嚴禁轉載或鏡像,違者必究。
讀者熱線:4008890008
特別提醒: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,請作者與本站聯(lián)系索取稿酬。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(xiàn)在本站,可聯(lián)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。
歡迎關注每日經(jīng)濟新聞APP